繁體中文
纠错建议 | 阅读记录

第四百二十三章:好日子来了(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Word模式

上班族必备
热门推荐:加载中...
宽度: 字体: 背景:
    德军的进攻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摧枯拉朽。3月10日上午,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先后占领了布洛涅和加来。11日下午,第19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克尔克只剩下最后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

    两支装甲劲旅只须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尔克,而后继的几十个步兵师也正源源不断地跟进。古德里安等人踌躇满志,决心率领他们的装甲部队再打一个围歼战,将英法军队的数十万人马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

    然而就在这时,第1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同时接了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莱斯特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

    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而德军空军却在进攻。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

    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不利装甲部队前进,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遭受损失。

    希特勒的这个愚蠢的命令给了英法联军一个机会,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联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

    1940年3月14日晚,在海军努力下,首批1312人顺利离开敦刻尔克回到英国。撤退行动一开始,就不可能再有机密可言,加之形势紧急,英国海军部开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征用船只。甚至通过广播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这些船主非常明白撤出远征军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所以积极响应海军部的呼吁,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都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

    这是一支古怪的“无敌舰队”:有颜色鲜艳的法国渔船。有运载乘客的旅游船。还有维修船拖驳、小型护航船、扫雷艇、拖网渔船、驱逐舰、英国空救援船、雷达哨船……有人开玩笑说:“英格兰所有能漂浮的东西,去哪都去了敦刻尔克”

    这支极为离奇、难以形容的船队,由各色各样的英国、法国人驾驶着。他们中有银行家、牙科医生、出租汽车司机、快艇驾驶员、码头工人、少年、工程师、渔夫和文职官员……他们中有面肤娇嫩的海上童子军和古铜色皮肤映着苍苍白发的老人。他们中很多人明显是穷人。他们没有外套,穿着破旧的毛衣和卫生衫,他们穿着有裂缝的胶鞋,在海水和雨水中浑身湿淋淋的,彻骨的寒风中他们饥肠辘辘……

    这只奇怪的船队在炮火的轰击下,没有武装、没有护航,但勇敢的人们却迎着枪林弹雨和硝烟烈火,在漂着沉船的海面,灵活地向前行驶着,明知前方是地狱,他们也毫不畏惧。先后有693艘英国船只和168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共861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他们主要从英国南部的六个港口出发,在敦刻尔克接上英法联军官兵后再返回英国。

    整整8天的抢运,从敦刻尔克先后撤出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成为日后反攻欧洲大陆的主力。

    得知德军一路高歌猛进,现在已经快要横扫整个西欧时,陈锋极为高兴。尤其是当听到30多万英法军队顺利从敦刻尔克撤到英国本土时,陈锋更是激动异常。德军进展如何英法联军死伤多少陈锋其实并不在意,反正这些人生死和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是陈锋却知道,虽然英国的这次大规模撤退行动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英法两国将会缺乏大量的武器装备,他陈某人布置了一年多的计划终于可以实施了。

    果然,很快英国驻美大使前往白宫面见罗斯福总统,请求向美国购买足够多的武器装备,并且提出了很多的优惠条件。

    说实话,罗斯福确实想做这笔生意,但是罗斯福却惊讶地发现,尽管现在美国国内有大大小小的军火公司120余家,但是可以大规模地为一个国家提供武器装备的军火公司却只有不到7家,能为满足英国短期内装备50万人的要求的军火公司只有一家,那就是华夏军火公司,就连美国最大的军工巨头杜邦公司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这倒是和美国的国家形势有着巨大的关系,美国虽然有不少军火公司,但是他们主要服务对象并不是美国政府或者说是美国军队,而是私人。由于美国盛行的孤立主义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所以美国陆军只有区区十万人,除掉美国政府自己生产的武器装备以外,真正可以交给那些军火公司生产的武器装备并不是很多。

    于是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美国军火公司数量庞大,每年申请的枪械专利也多如牛毛,发明的新式武器装备也很多,但是几乎所有的美国军火公司却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公司规模小产能有限。一些小的军火公司甚至只生产手枪,不生产步枪和机枪,还有些公司年产枪支不超过500支,只注重性能质量,而不管成本,因此整了一圈下来只有华夏公司一家可以满足英国人的要求。

    罗斯福很乐意促成这次交易,作为一个卓有远见的政治家,德国的强势崛起和疯狂地态度让罗斯福感到害怕,再加上德日同盟关系,而日军又在太平洋地区蠢蠢欲动,这令美国政府很是担心。

    必须要支援英国人,不说两国同族同宗,即便是为了美国人自己的利益也必须帮助英国人。但是罗斯福更清楚,想要说服中国人把手中的武器装备出售给英国人可不容易,因为华夏军火公司的武器装备都是给自己准备的。

    也难怪美国政府有这样的想法,前两年世界军火贸易并不是很顺当,市场也不大,很多美国军火公司都难以为继,纷纷宣布破产。即便是勉强没有破产的,也纷纷压缩产能,裁减员工。

    但惟独华夏非但没有压缩产能,反而不断地兼并那些小的军火公司,然后花费大量的金钱改造生产线,提高产能。在别的公司大肆裁减员工的时候,华夏军火公司却在大规模的招聘熟练地枪械工人和工程师。

    然而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华夏军火公司虽然每天都会生产出大量的武器装备,其品种囊括了手枪、步枪、机枪、冲锋枪、狙击步枪、高射机枪、小口径的迫击炮、重迫击炮、野战重炮、地雷、手雷等各种武器装备,但是却没有见华夏军火公司出售过任何一件,而且整个美国也没有一家华夏军工公司开的枪械营销点,因此几乎所有知道华夏军火公司的人都认为华夏军火公司生产的这些武器装备都是自产自销,毕竟陈锋麾下可是有数十万大军,每日消耗可不少。

    很快美国政府的代表在洛杉矶会见了华夏集团副总经理兼军火公司总经理龙剑,并且向他们提出了购买军火的请求。

    前两天龙剑就得到了陈锋的授意,他很痛快地拒绝了美国政府的请求,并且正式同美国政府陈明,华夏军火公司的武器装备都是自产自销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售的。

    华夏公司的拒绝令美国政府很是郁闷,3月25日,美国驻华领事和英国驻华领事紧急前往重庆,然后向老蒋求援,希望老蒋可以出面说服陈锋,尽快向英发出售一批武器装备。

    要是其他军官的话,老蒋肯定会直接做主,但是陈锋的事情他可不敢随意做主,于是给陈锋发了一封电报,询问了一下他自己的想法。

    既然老蒋出面了,陈锋也就不再扭扭捏捏了,他稍稍表示了一下自己很为难之后,便同意了美英两国的请求,同时他也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为了不得罪德国人,这次交易中所有的环节都由美英两国出面,军火也是美国人卖给英国人的,和华夏公司和他陈某人一点关系也没有。

    第二个条件是要求美国政府必须免除双方交易中所产生的税收,毕竟这次买卖华夏公司并不愿意,完全是看在中美两国的政府的面子上才达成的。自己冒着得罪德国人的危险“帮助”英国人,于情于理美国政府都不能同自己收税。

    这两个条件并不苛刻,美英两国当即表示同意,然后由英国政府出钱,迅速向华夏公司下了25个步兵师的武器订单,乐的陈锋心里直喊“好日子来了!”。(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