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纠错建议 | 阅读记录

第七百二十二章有烦恼有动力

Word模式

上班族必备
热门推荐:加载中...
宽度: 字体: 背景:
    “这么多?”刘肇基惊讶道。

    “不为难刘总兵,就按市价购买,现银交易,绝不赊账。”吴世恭说道。

    “吴总兵为人在下肯定相信。可是告诉你一句,这辽东虽然军粮不缺,但都是军中所需。虽然在市面上能够流出一些,但绝没有吴总兵所说的这么大的量。如果你想要,只能从本地军将手中购买了。他们都拥有关内外大量的军屯,还有军户为他们耕种,手中都有巨量的粮草。”

    “那太好了。如果不麻烦的话,刘总兵能否给在下牵个线?在下也绝不会忘记刘总兵的好处的。”

    “这样啊!”刘肇基犹豫了一下,接着对吴世恭说道,“那你要到祖家或者吴家购买了。”

    “祖家?吴家?”吴世恭牙花一酸,真是冤家路窄啊!

    看到了吴世恭的为难,刘肇基笑道:“吴总兵!您也莫把那些事放在心上。那些粮草放在库中也是等着发霉,咱们辽东又是兵多民少,没这么多人去买粮,所以祖家和吴家不会拒绝,就是那粮价折扣不了多少。”

    其实刘肇基说这话还是有把握的。毕竟就是与吴世恭关系最糟糕的吴世恭,他也只是与吴世恭有些私怨,完全称不上是生死大敌,因此,在巨额的利益下完全没有斗气的可能。

    再说,不卖给汝宁军粮草又对关宁铁骑的那些军将有什么好处呢?除了把汝宁军逼成死敌以外,各方毕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汝宁军饿死。

    之后,要么总督洪承畴再拨发粮草,使得关宁铁骑的粮饷补给减少了份额。要么索性在吴世恭一怒之下,带着汝宁军返回汝宁,不过这样一来。难道让关宁铁骑单枪匹马面对清军?在这个时候,他们怎么样也不会把事做绝,把一支得力的友军给活生生地逼走的。

    而吴世恭看到希望,倒也不能再拂了刘肇基的好意。于是他连忙笑道:“在下惭愧,只有麻烦刘总兵一顿了。在下还有许多问题要向刘总兵请教。”

    “休得客气。贵客盈门,不胜欢喜!”刘肇基立刻欢迎道。

    ……

    吴世恭连续第二夜较晚回府。而在酒桌上,吴世恭的所得甚多。

    除了更了解两军情况以外,吴世恭基本上确定了,在辽东,只要有银子。从市面上获取粮草的难度不大。因为辽东一直有着朝廷供应着充足的粮草,而且关宁铁骑的这些军将又在辽东开垦了大量的军屯,而那些军屯收租上来的粮草根本没地方消耗,所以那些军将的家中就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其实他们正愁着想要找买家呢。因此。辽东的粮草根本不是紧俏商品。

    至于刘肇基今天宴请吴世恭的目的:希望两军在去宁远途中守望相助,并在以后的作战中也相互扶持。而吴世恭也正有此意。所以俩人就一拍即合。立刻达成了攻守同盟。

    不过在回府途中,吴世恭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看眼前的情形,明军统帅洪承畴明显是想要把清军拖入持久战。就是情况一切顺利,顺利地把粮草、补给运送进了锦州城,那清军的主力也根本没有损耗,他们威胁也没有得到消除。很可能会造成汝宁军长久地滞留在辽东。

    如果那样的话,不提长期购买粮草的巨额费用,只说粮草的供应一直把持在外人手中,那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很容易被外人掐住脖子。要知道。就是最善战、最精锐、装备最先进的部队,只要没有了粮草,那也只是个任人宰割的下场。

    真是烦恼不断啊!到了现在,吴世恭也有些后悔自己来到辽东。本以为是一场速战速决,没想到变成了长期滞留,这又是一次判断失误。不过也怪不得吴世恭判断失误,因为谁也料想不到,明军的目标是要去救援锦州,他们却能够慢吞吞地耐住了性子,这救人如救火的俗话在这里就不再起作用了。

    不过现在再后悔也没什么用了,吴世恭已经来到了辽东,也只能够既来之、则安之了。而冷静下来的吴世恭立刻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

    如果汝宁军要在辽东长期驻扎,那一定要解决粮草的供应问题。而像现在这样依靠朝廷的发放,那也只能够幻想那些大人们大发慈悲了,需要他们不扣克,而且按照汝宁军的实际人数来发放。而按照吴世恭对朝廷官员们的了解,除非他们立刻是雷锋附身,否则绝无可能。

    那么汝宁军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力更生了。要做的事也很简单,同样建立军屯,保证汝宁军的粮草供应。

    而到了这个时候,吴世恭发现自己以前的一个误区。他本来以为关外不是草原,就是不毛之地,根本没想到辽东有着优质的农田。这时候的他才回想起,后世的辽东,已经从北大荒改名为北大仓了。

    而吴世恭的思维更加发散了一下,既然辽东人少地多,那么weishenme不占有辽东的土地呢?要知道,关内中原地带,想要抢占一些土地就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而在辽东,只要你胃口有多大,就可以圈上多大的土地。只要你能够在满清和蒙古的威胁中保住这些土地即可。当然,招募人手耕种这些土地也是个难题。

    可是关内的人手这么多,流民成群结队,就是找不到一个就食的地方,无论是引诱,还是抓捕流民,都能够弄到大量的人口,无非是让他们迁移到辽东罢了。

    至于辽东的天气寒冷,只能种上一季的粮食,那就多种上一些田吧!以数量弥补产量上的不足,这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

    而且这么一来,汝宁军借款得来的质押土地将会很快获得,最多土地的价格再放低一些,只要能够保证安全,那些债主也乐意获得这些田地,反正那些借给汝宁军银子的人不会亲自到辽东种田的。

    更令人满意的是,汝宁军也寻找到了消灭满清的动力。(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