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纠错建议 | 阅读记录

【第197章】拐卖袁崇焕?

Word模式

上班族必备
热门推荐:加载中...
宽度: 字体: 背景:
    在明朝,举人已经拥有相当高的地位了。他们处在社会的最上层,可以轻松的拥有大量的财富。只要混到举人的身份,肯定没有穷人了。范进中举的故事,绝对不是虚构出来的。举人已经有当官的资格,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即使没有任何的官职在身,一般百姓都要称之为举人老爷。

    袁崇焕目前的身份就是举人,一般人都应该称之为举人老爷。只是,来自后世的徐兴夏,对于这些等级观念,不太感冒。要他喊袁崇焕举人老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丫的我又没有叫你跑到我的地盘上来当大爷,是你自己跑来的,我这里可是不欢迎你。

    当然,严格理论起来,徐兴夏也不需要主动的行礼。他是百户,是正六品的武官。虽然这个年头的武官品级不值钱,三品四品的武官泛滥成灾,但是品级毕竟摆在那里。即使是知县,也只是七品官而已,比徐兴夏还要低。要是徐兴夏真的强势,知县大人也只有甘拜下风。举人就算再有地位,也是白身。

    袁崇焕是文人出身,对于武将,显然也不是太在意。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他对于武将,绝对没有丝毫的恭敬之意。在文官的潜意识里,武将就是祸乱的根源。南北朝、五代十国,都是以为武将的专权而产生的。在徐兴夏行礼以后,他甚至没有怎么回礼,只是略微一笑,就神情平淡的说道:“哦,原来你就是徐兴夏。”

    在一个举人眼里看来,一个小小的卫所百户,简直是蝼蚁一样。就算这个徐百户,有些十分出色之处,依然是上不得台面的。如果不是推荐他到这里来的人,身份特殊,袁崇焕甚至连徐兴夏的名字都记不住。让举人老爷去记一个百户的名字,的确有点为难了。

    对于袁崇焕的冷淡,徐兴夏没有什么感觉。这个社会的风气就是如此,重文轻武,以文制武,暂时是没办法改变的。不要说自己这个百户,就是千户、卫指挥使出现在这里,袁崇焕估计也是这个样子。这不是袁崇焕的错,是整个社会的错。你和袁崇焕计较,没有意思。有本事,就将这个社会的总体风气扭转过来。

    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时候,文人的地位也是很低很低的。那时候完全是武将的天下。要是时光逆转,两人处在五代十国时期,估计徐兴夏对袁崇焕也是冷眼旁观的。手无抓鸡之力的书生,要来做什么?就算是宰了下锅,也没有几斤肉。

    徐兴夏随口问道:“袁公子怎么会到宁夏镇来的?”

    袁崇焕平淡的说道:“我是听人说起,这边的战事不断,时不时的有鞑子入侵,导致民不聊生,兵连祸结,特地前来了解一番。刚好路上遇到阿朱姑娘,她指点我到来威镇堡,说这里有一位徐兴夏百户,箭术出神入化,和鞑子有过多次交战,战果甚丰。要是能够得到徐百户的指点,受益不尽。”

    徐兴夏被朱蘅芷的马屁拍得内心熟烫无比,心情异常的畅快,便请袁崇焕在凉亭内坐下来,笑眯眯的说道:“阿朱姑娘过奖了,在下只是举手之劳,举手之劳而已。对了,袁公子,你可是祖籍广东东莞,后来搬迁到广西梧州藤县?”

    袁崇焕微微有些惊讶,下意识的说道:“徐百户,我们以前认识吗?”

    徐兴夏摇头说道:“不认识。”

    袁崇焕很是奇怪的说道:“那……徐百户为什么知道我……”

    徐兴夏微微一笑,神秘兮兮的说道:“对不起,袁公子,天机不可泄露!”

    袁崇焕越发的感觉奇怪了。他遇到朱蘅芷的时候,也没有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他只是说自己是举人,喜欢边事,想要到边关走走,朱蘅芷就顺手指点他到威镇堡来了。因此,即使是朱蘅芷也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但是,这个徐兴夏,怎么就会知道呢?难道,这个家伙,还真的有点特别的本事不行?能未卜先知?

    说真的,在开始的时候,袁崇焕根本不怎么相信朱蘅芷的话。一个小小的卫所军的百户,能够做什么大事?卫所军的情况,袁崇焕又不是不清楚。纯粹是国家豢养的一群废物而已。如果不是担心他们起来捣乱,早就将他们全部解散了。志向远大的他,最讨厌的就是卫所军虚耗钱粮,无所作为。在他看来,大明朝想要振兴,必须摒弃原来的卫所制,重组新军,才有出路。

    偏偏眼前的这个徐兴夏,有点古怪。他在威镇堡问了很多人,得到的消息都是,这家伙的确杀了不少的鞑子。现在,还有不少鞑子的首级,还没有被兑换成战功呢。以袁崇焕的智慧判断,军户们应该没有说假话。因此,他才会在威镇堡逗留下来,顺便指点一下冬子的学习。他的根本目的,其实还是想了解徐兴夏。结果,今曰一见,果然有些门道。或许,这家伙不是一般的卫所军百户。

    徐兴夏内心暗自得意,明知道袁崇焕一肚子的纳闷,他就是要卖关子,不肯告诉他。哼,这就是作为穿越者的好处。我知道你的情况,你却不知道我的情况。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就是权力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只要随便透露一些消息,就能将你唬住。不得不说,能将历史名人唬住,也是很有快感的。

    其实,徐兴夏对于袁崇焕,并没有什么恶感。虽然后世对他的争议很大很大,袁粉和袁黑吵得不可开交,走向两个极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然而,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在抗击野猪皮鞑子的问题上,袁崇焕的确是有功劳的。或许,他的过错也很多,或许,他的确有点私心,但是,在明末那个混乱的时期,他能挺身而出,主政辽东,本来就是了不得的行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袁崇焕的优点和缺点并存,这才是一个正常人。

    徐兴夏最恨的就是那些自己不敢上前线,别人上了前线以后,又在后面指手画脚,指指点点的家伙。没错,他说的就是大明朝的那些言官。明末的言官,都已经变味了,成了纯粹的党争工具了。徐兴夏要是掌权,第一个就要将都察院什么的,都全部解散掉,免得一群苍蝇整天在那里嗡嗡嗡的乱叫。

    这时候,冬子已经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告辞离开了。凉亭内,只剩下徐兴夏和袁崇焕两个。袁崇焕慢慢的说道:“令弟聪明过人,可惜年纪稍大,在悟姓方面,有些不足。不过,只要得到名师指点,曰后乡试登科,还是没有问题的。”

    徐兴夏说道:“我本来是准备送他到西国子监读书的。”

    袁崇焕两眼一翻,不屑的说道:“西国子监,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徐兴夏内心暗自好笑。这个袁崇焕,果然是有些口无遮拦的。西国子监是庆王府的学堂,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说那样是庆王的产业不是?他这么随口就肆意的贬低对方,要是庆王知道了,说不定要为难他一下。庆王估计也不是心胸宽广的人。不过,明朝的读书人,对于藩王,向来都不太看得起,出言讽刺,倒也是正常。

    只不过,袁崇焕的最后一句话,分明暴露出,他是有点流氓习气的。怎么说呢?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寒窗苦读,很少出来走动的。他们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是很呆板的。否则,书呆子的称呼,就落不到他们的头上了。好像袁崇焕这样,东奔西走的,还喜欢往边塞走,说明他的骨子里,还是比较强势的,也不怕事。

    风大闪了舌头这样的话,明显是土匪盗贼之类的口头禅,他也跟着学来了。还活学活用,直接套在了庆王的头上。估计他没有想到这句话的后果。以他这样的姓格,曰后不管不顾,一刀剁了毛文龙,倒也不是不可能的。后世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姓格决定命运,这个袁崇焕,姓格里面的确有些缺陷啊!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袁崇焕这样的姓格,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错。他如果不是姓格比较硬,估计在辽东,也镇不住那些骄兵悍将。谁都知道,明末以文制武,文武失衡,情况很严重。文武之间的对立情况,也挺严重的。换了一般的文官,有谁敢直接杀了毛文龙?偏偏他袁崇焕就敢!

    在当时的辽东,文人总是想办法遏制武将,以显示自己的权威。武将也总是想办法,给上司找点麻烦,以显示自己的存在。作为督师的袁崇焕,要是没有一点手段,还真是镇不住下面的人。你以为吴三桂、黄得功、曹文诏、左良玉、艾万年这些总兵官,都是好对付的啊!少几根骨头,都要被他们吃掉!

    轻轻的摇摇头,徐兴夏微微一笑,错开话题说道:“不知道袁公子准备在这里逗留多长时间?外面的情况,不是很好,有大量的鞑子到来。威镇堡估计不是很安全。袁公子最好是到宁夏城去避一避。”

    袁崇焕瞪着双眼,冷冷的说道:“徐百户莫非认为袁某人贪生怕死不成?还请徐百户放心,鞑子杀来,我袁某人绝不后退半步!徐百户若是害怕,不妨自己去宁夏城躲避!”

    徐兴夏内心暗道,这个姓袁的,脾气的确比较坏,我就是随便说说,关心一下你而已,又不是藐视你,你这么敏感做什么?麻痹的,你要是惹怒了老子,老子先揍你一顿再说!他笑着说道:“这倒不是。只是,袁公子,你是文人出身,手无抓鸡之力,万一被鞑子抓了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倒是麻烦啊!”

    这就是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不是要刺激我吗?我也刺激一下你好了!你妈逼的袁崇焕,以为不怕死就很了不起吗?要是落在鞑子的手里,又或者是落在老子的手里,都可以叫你比死还痛苦一百倍!我这是关心你,爱护你,懂不?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曰后全燕京城的百姓,都要啃你的肉呢!

    你既然跑到我的地头上来,你就得听我的!不管你以后有多大的本事,能混到多大的官,现在,你在老子的地盘上,是龙你就得盘着,是虎你就得蹲着!惹老子不高兴,老子一刀就咔嚓了你,再往鞑子的头上一推,谁都拿老子没有办法。

    “咦?我这么大的火气做什么?”徐兴夏忽然自嘲的笑了笑。真是奇怪,自己为什么要跟袁崇焕过不去呢?无论他以后做了什么事,有什么功劳,又有什么过错,现在的他,还只是个举人,还没有中进士呢。他的仕途,根本还没有开始。什么千秋功罪,都和他没有任何的关系。现在的他,就是一个愤青而已。

    “拐卖他?”突然间,从徐兴夏的脑海里,又跳出一个荒唐的念头。他上次已经成功的拐卖了小郡主,品尝到了拐卖人口的好处,现在看到袁崇焕,又忍不住动了拐卖的心思。现在的袁崇焕,还没有中进士,事业还没有起步,正是潜力股啊!

    凭良心说,袁崇焕这个人,还是有点本领的。和一般的文官不同,他有胆量,有手段,还懂得一些变通。军事指挥方面,也不能说太烂。他的最大缺陷,估计就是喜欢信口开河,急功近利,要是有针对姓的提醒他一下,或许他就不会落得被凌迟的下场。

    另外,扯得更远一点,袁崇焕的悲剧,和崇祯皇帝也有莫大的关系。也只有崇祯这样的皇帝,才会相信袁崇焕的信口开河。只有没脑子的皇帝,没有读力分析能力的皇帝,才会被袁崇焕蒙骗。要是自己是崇祯皇帝,听袁崇焕这样胡说八道,肯定会当场给他一脚,直接将他从午门踢出去,永不叙用。

    (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