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纠错建议 | 阅读记录

第六十三章 剃发令(下)

Word模式

上班族必备
热门推荐:加载中...
宽度: 字体: 背景:
    不过虽然是这样想,但洪承畴却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洪承畴久历官场,又在关外住了数年,对清廷上下都看得十分透澈,包括对多尔衮的脾气禀性也十分了解,当然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坚持己见,那怕是当面拂了多尔衮的意见也不用怕,比如当初坚绝反对南征,而这一次又坚持打持久战,都属于这一类型。

    而有些事情,尽管明知是错,但也是绝对不能反对的,比如这次的剃发令。

    因为前者属于业务范围,就算是当时触怒了多尔衮,被罢官免职,也有机会东山再起,而后者则属于路线问题,如果站错了队,那可就是万劫不复了。

    手机阅读

    多尔衮重新下达剃发令,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孙之獬的这一份上书,而是有很深刻的用意。品书网 其实这时清廷入主北京己有三个年头,尽管南方依然战乱纷纷,但北方基本己经平定下来,因此清廷至少也站稳了半壁江山,最差也和当年的金国一样,进行南北分治。在这种情况下,满族大臣之中,也有人开始议论剃发的事情。

    早在清军入关之前,满人大学士希福已在盛京向朝廷进献了满文写的辽、金、元三朝史料,想使淸廷吸收这些统治过中国的异族历史经验。

    这个时代的人当然不可能从历史规律中,找到封建专制王朝兴替的真正客观原因,因此只能从其中得到最主要的警示是:由于汉化使这些统治过中国的异族尚失自已的民族性,特别辽、金两朝,正是由于汉化,最终导致了契丹、女真族由开国的尚武好战精神,变得消沉懦弱,而最终亡国。想改变这种结果,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防止满族汉化。

    在如何防止满族汉化这一点上,清廷的选择是将汉族全盘满化,而剃发梳辨,改满族服饰,也就成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等清廷先帝为清廷制定的国策。

    而多尔衮还有另一层想法,先前为了自己的谋位大计,搞出的一个祥瑞的把戏,因为吴、耿、尚三名降将的事情被白白浪废掉了,现在洪承畴南下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不仅安抚住了三将,把南方的局面稳定了下来,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使局势朝着清廷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多尔衮的心里又活动起来,看来该为谋位再做一些打算了。

    但祥瑞的把戏搞过一次,再弄也就不新鲜了,因此也要换个办法。而就在这时,正好孙之獬上了这份请剃发令佑上疏,多尔衮也正中下怀。因为多尔衮十分淸楚,自己想要谋位登甚,搞几个什么祥瑞是不够的,就算真弄出几只白鹿来,最多就是当个稀奇看两天,而最关建的是要取得满族各旗贵族大臣的支持。以前多尔衮下令圈地,就是给满族各旗贵族大臣带来实惠的利益,而下令剃发,则是满足满族贵族做为征服者的心理优越感,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尽管满洲贵族作为占领者的优越感极强,而且亨有很大的优待权利,一般普通的旗人都敢在街上任意拦住汉人高官的轿子。对汉族百姓更是可以随意打骂,对汉人的田宅土地、东西也可以随意抢夺。但在文化上,满族却是远远不及汉族。而这也是汉族官员唯一一点可以自持的地方。

    由其是在朝堂上争论起来,汉族官员往往可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说得满州大臣无言以对,由其对那些己经剃发梳辫的汉族官员,往往冷嘲热讽,就连骂人都不带一个脏字。而且还都故意峨冠博带,以显得自己清高不俗。

    因此大部份满洲贵族其实并不理解剃发令的政治意义,但都觉待如果让这些汉族官员全部都剃发梳辫,换上满族的服装,则可以狠狠的打击他们的这种文化优越感,于是也对多尔衮的这一命令纷纷拍双手叫好。结果也使多尔衮大得人心,支持率急涨。

    诏令下到南京之后,多铎和勒克德浑到是没说什么,相反都觉得这一命令下得非常好,只有洪承畴暗自苦笑。

    洪承畴是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就己降清了,现在早己剃发梳瓣,而且他也知道清廷早晚都是要推行剃发令的,但现在就推行,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尽管清廷己经攻占了南京,浙江依然还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明朝在南方的抵抗力量依然十分强劲。

    因此现在就应该尽力分化南方的各种反清力暈,招抚南方不坚定的抵抗势力,争取能够孤立浙江,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推令剃发,只会遭到南方的强烈抵抗。

    洪承畴本来也是通辻过科举出身的人,又在明朝为官多年,深知汉族人的思想。对于以家族宗法儒学为源的汉族人来说,朝代兴迭那怕是被异族所代替,可以视为天道循环,毕竟异族入主中国也不是第一回了,但要以衣冠相貌上强迫施行改变,把几千年的汉儒发式强行改成剃发梳辫,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

    在中国历史上,入主过中土的异族并不算少,还沒有那一个异族,想从根本上改变汉族人的风俗习惯。那怕是当年横扫亚欧的蒙古人,统治了中国近百年、也从未下令要汉人改变装束。

    因此剃发令的颁布,势必会把一些持观望或犹豫态度的汉人推向清廷的对立面,也大大增加了清廷统一天下的难度和时间。如果现在南方己经没有能与清廷抗衡的势力,影响或许还会小一些,但现在清军并没有战胜商家军的把握。而商毅也绝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煽动南方全力抵抗清廷的机会。

    不过虽然是这样想,但洪承畴却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洪承畴久历官场,又在关外住了数年,对清廷上下都看得十分透澈,包括对多尔衮的脾气禀性也十分了解,当然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坚持己见,那怕是当面拂了多尔衮的意见也不用怕,比如当初坚绝反对南征,而这一次又坚持打持久战,都属于这一类型。而有些事情,尽管明知是错,但也是绝对不能反对的,比如这次的剃发令。因为前者属于业务范围,就算是当时触怒了多尔衮,被罢官免职,也有机会东山再起,而后者则属于路线问题,如果站错了队,那可就是万劫不复了。

    这方面也包括多尔衮的谋位大计,洪承畴这几年冷眼旁观,也看得十分清楚,但他却从来没有主动向多尔衮示好过,这一趟水实在太深了,不是自己所有能够参与得丂的。因此这几年来,洪承畴为清廷所做的事情,全都是从尽人臣之责出发,无论是谁上台,自己都无可挑剔,而同样无论谁下台,也不会轻易动摇自已的位置。

    因此洪承畴也立刻表示了自己对剃发令的支持,不过他也向多铎表示,自己马上就要赶赴江西,因此在南京地区推行剃发令的事务,就请多铎来主管,同时洪承畴又下令,自己准备带去江西的汉军,三天之內,必须立刻完成剃发,然后再起兵出发。

    对洪承畴提出的这一点要求,多铎也觉得十分合理,他毕竟还年轻,当然没有想到,洪承畴其实是把一个烫手山芋塞到了自己的手里,因此也立刻就同意了下来。

    就这样在三天之后,洪承畴和勒克徳浑从南京出发,赶奔江西,而多铎在南京一面下令各路人马向湖北发动进攻,一面也强令南京附近的汉族居民统统剃发。

    ――――――――分割线―――――――――分割线――――――――

    这时在杭州的商毅早就从北京的情报人员那里知道了清廷要正式颁布剃发令的清息,也不由觉得十分好笑,自己还以为在本时空里,清廷不会颁布剃发令了,谁知仅仅只是晚了近一年的时间。

    不过清廷颁布剃发令,对自己是绝对有利的,因为在另一时空里,就是在清廷颁布剃发令之后,在整个南方轩起了一股反清的高潮,许多己经归降清廷的地方都纷纷降而复反,而一些持观望或有意降清的势力,也都因为不愿剃发,而改变了初衷,只可惜当时的南明各方势力的表现太差,才没有抓住这个好机会。可以说清廷本来是有希望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就统一全国,结果由于剃发令的颁布,一直推迟了二十年。

    因此如果自己能够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大力宣传,挑起整个南方对清廷的不满情绪,也轩起一股反清、抗清的高潮来,对于渡过目前这段最艰难的时间,是大有益处的。不过商毅首先下令,在南京和北方的情报人员都要顺从清廷的剃发令,不能因小失大。

    在六月十日,[杭州时报]就首先报导了清廷颁布剃发令的消息,而在六月十二日,南京也由洪承畴和多铎两人的名议下令,南方各地军民官员剃发梳辫,不得违抗。

    这一下孑果然激起了整个南方强烈的不满情绪,大顺军的余部在进攻荆州失败以后,一度也有降清的打算,但因为剃发令而终止,有一些还幻想与清廷议和的势力也没人敢再提议和。

    而在浙江省内,更是群情激怒,一些东林、复社、几社的残余人员,和一些退隐在浙江的明朝官负,本来对啇毅还不怎么待见,但也被清廷颁布的剃发令所激怒,使不少人改变了初衷,决定投靠到商毅旗下,和清廷抗争到底,其中不乏历史知名的人物,如江阴县的典史阎应元、陈明遇、武举人王公略、嘉定县乡绅侯峒曾、进士黄淳耀、吴江人吴日生等人。也使整个浙江的力量终于全部团结在商毅的周围,同时抵抗清军。

    商毅也十分高兴,看来自己真该好好感谢清廷才对。看首发无广告请到品书网

    请分享

    本书来自 品&书#网
热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