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纠错建议 | 阅读记录

第八百六十五章 官场变天

Word模式

上班族必备
热门推荐:加载中...
宽度: 字体: 背景:
    李宏宇抵达京城后的第三天,崇祯皇帝下诏,晋升收复关西有功,并攻占吐鲁番给大明开疆拓土的李宏宇为太傅,使得李宏宇的仕途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官场行的官员们对此纷纷议论着,李宏宇现在可还年轻,依照这样的晋升速度,那么他成为太师将指日可待。

    就在李宏宇晋升为太傅后不久,袁崇焕的案子判了下来,经过数月审问,经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堂会审后一致认定其罪名成立。

    故而,崇祯皇帝于是下达了处罚的诏书:“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

    李宏宇得知崇祯皇帝的这道诏书后不由得暗中叹了一口气,所谓的“磔示”指的就是凌迟处死,民间俗称“千刀万剐”。

    由此看来,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是无比痛恨,不仅对他的家人又杀又流,而且还将其千刀万剐。

    其实,从处死袁崇焕的诏书上,可以发现崇祯皇帝与天启皇帝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这道诏书很显然有赌气的意味在里面,而天启皇帝肯定不会这样做,处事要比崇祯皇帝更加稳重,手段也更加缓和。

    这天晚上,京城的一家酒楼。

    “孙兄,咱们已经有好几年没见了吧。”一个雅间里,李宏宇给坐在对面的孙承宗倒了一杯酒,笑着说道。

    原本,孙承宗被天启皇帝免去蓟辽督师后就心灰意冷,再加上当时“阉党”与东林党争斗日益激烈,因此他就告老还乡,回老家高阳养老。

    当皇太极去年率兵来袭后,惊慌的崇祯皇帝想到了高阳的孙承宗,决定启用这位朝中元老来抵御后金。

    虽然崇祯皇帝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当时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反对,当年在辽东任职时两人接下了仇怨。

    不过崇祯皇帝最终还是决定启用孙承宗,任命孙承宗复为中极殿大学士,挂兵部尚书衔,驻守通州督理京畿军务。

    孙承宗没有让崇祯皇帝失望,进京后所提出的防御策略深得崇祯皇帝的心意,因此崇祯皇帝就把孙承宗留在了京城,让其督办京城内外军务。

    在抵御后金的作战中,孙承宗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得以再度出仕,被崇祯皇帝留在京城任职。

    李宏宇回京的时候孙承宗在外地巡视军务,直到昨天才回来,故而李宏宇今天设下酒宴给孙承宗接风洗尘,同时也是叙旧。

    “自从当年我致仕回乡,咱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一晃都好几年了,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孙承宗闻言笑了笑,端起酒杯与李宏宇碰了一下,随后两人一饮而尽。

    虽然李宏宇现在已经贵为太傅,但对孙承宗还是非常恭敬,毕竟孙承宗已经年近古稀,资历深厚不说以前对他还颇为照顾。

    “袁崇焕实在是可惜了,真是让人感到失望!”

    觥筹交错中,孙承宗不由得想起了袁崇焕,不由得叹了口气,放下了手里的酒杯,“他实在是太不小心了,竟然会中了皇太极的奸计,实在是令人扼腕。”

    袁崇焕不仅在辽东与孙承宗共过事,而且两人之间还有师徒之谊,对袁崇焕孙承宗还是非常看好,把守卫关锦防线抵御后金的重任交给了他。

    可惜,袁崇焕让孙承宗失望了,先杀毛文龙自毁守卫辽东的长城,后来又未能阻止后金南下,以至于落得一个千刀万剐的下场。

    “元素是一时糊涂,他也是想要早日平定建奴,结果才会上了当。”

    现在袁崇焕的罪名已经定下,秋后就要问斩,因此李宏宇也不好过多地说些什么,苦笑了一声后不无惋惜地说道。

    “他是犯了糊涂,可却把东江军给整没了,使得建奴行事再无顾忌,实在是该死呀!”孙承宗闻言不由得冷笑了一声,忍不住一拳砸在了桌面上,他当过蓟辽督师自然清楚东江军的重要性。

    皇太极这次之所以敢深入大明京畿,跟毛文龙的被杀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毛文龙死后东江军的二万八千人被袁崇焕分为四协,以毛文龙之子毛承祚、副将陈继盛、参将徐敷奏和游击刘兴祚担任统领。

    毛承祚才十七岁哪里能统兵打仗,而刘兴祚更是从后金叛逃回来的汉军,也不知怎么被袁崇焕信赖,成为了袁崇焕强行安插进入东江军的亲信。

    如此一来,东江军的实际掌权者是毛文龙的女婿陈继盛,但其管不了刘兴祚,也无法调动毛承祚麾下的那些人,东江军其实已经陷入分裂的境地。

    尤为重要的是,刘兴祚后来杀了陈继盛及钦差等不少东江军的官吏将领后投奔了后金,使得东江军彻底失去了牵制后金的能力,进而有了皇太极后来入关兵围京城。

    换句话而言,皇太极是在失去了东江军的威胁后才敢深入大明的腹地,袁崇焕杀毛文龙之举自然要被孙承宗耿耿于怀了。

    “孙兄,咱们今天只喝酒,不议事。”李宏宇知道孙承宗是担心后金趁势坐大,于是笑着给他倒了一杯酒说道。

    “唉!”孙承宗叹了一口气,端起酒杯与李宏宇谈笑起来,避开了袁崇焕这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李太傅、孙大学士。”

    就在李宏宇和孙承宗谈笑的时候,雅间的门被人推开了,一名端着酒杯的中年人笑着走了进来,“下官听闻两位大人在此,于是前来查看,看来传言非虚呀。”

    “下官敬两位大人一杯。”说着,那名中年人笑着向李宏宇和孙承宗举起了手里的酒杯。

    “长卿兄,你可是稀客,何时来的京城?”李宏宇望着那名中年人不由得笑了起来,与孙承宗起身相迎。

    这个中年人是温体仁,詹事府詹事,挂礼部右侍郎衔。

    李宏宇来京的时候,温体仁去了南京公干,今天才到的京城,觐见了崇祯皇帝后在酒楼宴客,没成想会遇上李宏宇和孙承宗,于是前来敬酒打招呼

    由于温体仁以前自安詹事府里任职多年,故而与李宏宇和孙承宗是不折不扣的同僚,与两人之间的关系也颇为不错。

    “两位大人,下官这次有可能被皇上钦点入阁,以后还望两位大人多多关照。”在酒桌落座闲聊了一阵后,谈笑中的温体仁忽然语峰一转,笑着向李宏宇和孙承宗拱手说道。

    “那可恭喜温大人了。”

    李宏宇闻言微微怔了一下,随后笑着向温体仁拱手说道,温体仁先前担任的都是一致没什么权力的官职,这次能入阁对他而言可是一个仕途上的巨大进步。

    与此同时,李宏宇的心中敏锐地意识到朝廷的天好像要变了,看来京城官场将要发生一个重大的变局。

    李宏宇回到府邸的时候夜色已深,不过秦月还没有休息,在后院的大厅里等着他,悉心伺候着他洗脚宽衣。

    “月儿,东林的人以后要倒霉了,皇上看来对他们颇为失望。”上床休息后,李宏宇翻来覆去睡不着,搂着秦月开口说道。

    “相公,皇上不是一直对他们信赖有加吗?”

    秦月闻言顿时面露诧异的神色,在她的印象里崇祯皇帝登基后一直都非常信任东林党的官员,使得东林党的官员在内阁和六部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建奴持续坐大,朝廷税赋减少,各地造反不断,既然东林的人手掌大权,那么这些责任自然要由他们来承担。”

    李宏宇闻言苦笑了一声,“今晚我遇见了温体仁,皇上好像要钦点他入阁。”

    “温大人可与东林一系的官员向来不睦!”

    秦月闻言顿时反应了过来,不无惊讶地说道,很显然崇祯皇帝这个时候把温体仁委以重任是为了对付东林党。

    “经过这么多的事情皇上对东林的信任已经被消耗得七七八八,看来皇上要学先帝来平衡朝堂上的势力关系。”

    李宏宇无奈地望着怀里的秦月,现在大明可谓内忧外患,可朝堂上的派系争斗的战火要被崇祯皇帝引燃,这确实令他感到担忧,现在应该大家万众一心解决目前的麻烦才对。

    “皇上早就应该这样做了,现在朝堂上东林一家独大,把朝政搅得是乌烟瘴气。”

    秦月闻言不由得冷哼了一声,颇为不满地说道,“相公,你有所不知,去年浙江的茶税朝廷才收了几十两,简直就是可笑之至。”

    “几十两?”李宏宇闻言不由得面露诧异的神色,浙江茶叶生意繁荣,往年可都有数万两的进项,可如今竟然只有几十两,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肯定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上下其手给贪墨了,长此以往可就不堪设想。”秦月闻言不由得忧心忡忡地说道。

    “希望皇上能力挽狂澜。”李宏宇闻言不由得幽幽说了一句,很显然东林党这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给埋了起来,进而丧失了崇祯皇帝的信任。

    不过,他确实看不惯东林党的一些行事,大明的境况之所以落到如今的地步,跟东林党密不可分,毕竟这几年是东林党的官员在朝堂上主政。

    如果不是因为减免和贪墨了江南的税收,那么朝廷何至于要提高全国的税赋来填补这个窟窿,连原本困苦西北也要算上,以至于百姓造反事件迭起,地方局势不稳。

    果然,没过几天,崇祯皇帝以皇太极率军进犯京师为由,下诏免除了内阁中韩爌、李标和钱龙锡三位东林党大学士的职务,让其为此事负责。

    与此同时,温体仁、周延儒、钱象坤以及成基命皆以东哥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入阁,取代了韩爌三人。

    此时,内阁中仅有钱谦益这个东林党的内阁首辅留任,新任的阁员中温体仁和钱象坤非东林党,周延儒虽然是东林党但跟钱谦益关系恶劣,只有跟钱谦益有师徒之情的成基命是钱谦益的帮手。

    说起来,周延儒与钱谦益的矛盾源于崇祯皇帝登基后选拔阁员,本来,那次周延儒和温体仁都有机会入阁,但被钱谦益暗中阻止,结果钱谦益入阁成为了首辅,两人之间由此结缘。

    如此一来的恶化,钱谦益在内阁中无疑处于了下风的位子,而得到崇祯皇帝支持的温体仁对内阁首辅之位虎视眈眈。

    不仅内阁,崇祯皇帝随后还对各大部院进行了一番人事调动,自崇祯元年被贬的“阉党”官员不少都得以重用,使得朝堂上的派系势力逐渐处于了一种平衡状态。

    在李宏宇看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在担忧,失去了内廷这个屏障后,会使得崇祯皇帝在平衡派系争斗时被推到了最前面,造成君权与臣权的直接对垒,双方之间的关系肯定会逐渐恶化。

    而且,崇祯皇帝显得太过浮躁,忽然之间就给了东林党一记重拳,不仅使得东林党措手不及,也使得朝堂之上的局势因为这次仓促的人事变动而纷乱一阵子。

    如果换成天启皇帝的话,即便是想要对付东林党肯定也是循序渐进地来,要知道魏忠贤直到“东林七君子”事件后才真正地压住了东林党,期间有一个缓冲期,使得天启皇帝能从容应对人事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经历了京城这么多的事情,李宏宇已经无心在朝堂上的那些纷繁党争上,而且崇祯皇帝与天启皇帝不同,对外人有着一种天然的戒心,喜欢事事躬亲,这也使得李宏宇没有留在京城的必要。

    因此,崇祯四年八月底,趁着蜗居安南国东北的莫氏政权派使者进京,恳请崇祯皇帝帮其复国之际,李宏宇向崇祯皇帝请旨前去收复正统年间丢掉的安南国。

    由于安南国地处西南高山森林之地,故而李宏宇此次平叛决定走水路,以水师为征讨的主力,军费由海关司筹集。

    崇祯皇帝被李宏宇说动了,如果能把安南国给收复了,那么可是大功一件,足以告慰永乐皇帝的在天之灵。

    因此,崇祯皇帝很快就赞同了此事,下令李宏宇平定西南,节制西南诸省文武官员。

    得到崇祯皇帝的御准后,李宏宇九月上旬就离开了京城,走之前他神色复杂地环视了一眼高大巍峨、雄伟壮观的北京城,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但愿京城不会再发生什么惊天的大事。

    (本章完)

    
热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