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纠错建议 | 阅读记录

第八百九十五章 改朝换代

Word模式

上班族必备
热门推荐:加载中...
宽度: 字体: 背景:
    南京城破两年后,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驶进了海城的港口,港口此时已经密密麻麻聚满了欢迎的人群,一个个兴奋地冲着船队挥手欢呼。

    最前入港的海龙号上,李宏宇立在船头的甲板向岸上呼呼的人群挥手致意,他的身边立着一身女装的赵欣以及身穿和服的山下樱子。

    李宏宇的到来对海城乃至上海县的百姓都是一种巨大的鼓舞,近两年来清军在南方可是纵横捭阖,对地方上的反抗势力是极力打压,这使得海城也笼罩在了一层不安的氛围中。

    清军在攻下了南京城后,曾经派人攻打过上海县,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海城。

    不过,清军被水师士兵挡在了上海县外面,清军士兵第一次尝试到了水师火器的厉害,使用先进燧发火枪和后膛火炮的水师士兵令清军在尚未接近的情况下就死伤惨重。

    由火枪兵组成的一个个射击方阵所发射的子弹不仅密集而且连贯,令那些清军士兵根本就没办法靠近,即便是有骑兵侥幸冲到了方针的面前也迅速被接下来的弹雨所吞噬,他们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恐怖的战法。

    至于清军八旗兵引以为傲的射术,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都不及明军的火器,自然发挥不了效应。

    领头的清军将领见势不妙立刻收兵撤退,这样下去的话即便是冲到明军的火枪阵前也无济于事,因为火枪兵后面还有身穿精良甲胄、拎着刀枪列队而立的水师士兵,而水师士兵的战斗力颇为使得满清忌惮。

    多尔衮得知禀报后大吃了一惊,他原本以为上海县并不难打,说不定守卫的水师士兵也会像那些明军卫所部队那样投降,可结果却被水师的火器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幸运的是水师的火器数量有限否则肯定会装配到明军的其他部队,而且也有着不小的局限,要不然也不会准备持有冷兵器的士兵来对其进行保护。

    考虑到大明南方还有很多地方等着清军攻克,多尔衮于是下令清军避开明军水师的地盘,抢占水师地盘之外的地方,这样的话以后就能把水师给困死。

    于是,明军水师的辖地乃至周边地区成为了避难百姓的乐园,众多的百姓蜂拥地逃来躲避,为此水师不得不从南洋调集粮食来应对,只有吃饱了肚子那么那些逃难的百姓才会遵纪守法,不至于做那些有违法纪的事情。

    当年李宏宇被弘光皇帝一句话逼得远走倭国,大明的百姓们无不为之感到不平,李宏宇的能力早已经得到验证,如果天启皇帝和弘光皇帝信任李宏宇的话,大明何至于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满清也不可能打过长江。

    现在,李宏宇的归来使得上海县以及周边被水师控制地区的百姓们倍受鼓舞,李宏宇可是满清的克星,无论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是李宏宇的手下败将,即便是多尔衮也在十年前在关外吃过李宏宇的大亏。

    李宏宇并没有让百姓们失望,回到海城的第一件事情就瞄准了大明曾经的京城,派三万由水师和朝鲜士兵组成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杀向了南京城,他要用南京城来向外界宣布自己的华丽回归。

    不仅如此,几乎在同一时间,水师控制的地区全面展开了军事行动,向周围清军控制区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虽然那些清军统治区的军队打着清军的旗号,但清军的女真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士兵加起来顶多二十万人,看上去挺多,但大明地域辽阔,如果分散到各地可就没多少。

    因此,清军留在地方上维持治安的基本上都是投靠满清的明军,剃了发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清军,其战斗力无法跟清军的八旗兵相比。

    其实,对多尔衮等满清的高级官员而言,他们把在山海关外投降满清的汉军八旗兵当做自己人,至于入关后收编的汉人,其身份和地位无法跟汉军八旗兵相比,还无法取得他们的信任。

    这样一来就给了水师很大的可乘之机,面对水师的突然发难当地的清军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他们维持地方治安还行,也能跟那些反抗清军的地方部队较量,可哪里有勇气跟令清军八旗兵都要忌惮的水师开战?

    一时间,投降清军的明军逃的逃,降的降,水师士兵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所攻打的城池,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

    多尔衮终于品尝到了明军战斗力低下的苦果,他原本以为怎么得也要打上一场,可那些投降清军的明军却一触即溃,根本不敢与水师交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把那些地方拱手于人。

    清军镇守南京城的人是豫亲王多铎,多铎本想固守南京城等待救援,可转念一想明军水师拥有强大的火器,南京城的城墙根本就挡不住水师,再加上现在南方还没有被满清平定,百姓们被剃发令弄得是天怒人怨。

    所以,经过再三的斟酌,多铎觉得撤军保存实力,率领着本部人马撤出了南京城,北上淮安暂避水师的锋芒。

    就在多铎撤离的时候,大量投降了满清的明军将领和官员纷纷倒戈投入了水师的怀抱,只有那些手上沾满了大明军民鲜血的明军将领和官员不得不跟着多铎走。

    明军水师的一系列行动立刻在大明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对那些依旧反抗清军的武装势力而言是一个莫大的激励和鼓舞。

    永历皇帝闻之后心中大喜,立刻让手下的人护送他去南京,准备在南京城正式登基称帝,以获得大明正统的名号。

    就在永历皇帝在半路的时候,忽然之间接到了一个令他倍感震惊的消息,襄阳的襄王和武昌的楚王联合发表了声名,以大明天数已尽为由拥立李宏宇为帝,驱逐建奴,保佑万民。

    襄王和楚王的联合声名在大明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是别人拥立李宏宇为帝还好,可这样做的人偏偏是大明皇室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藩王,这就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不过,以大明现在的这个烂摊子除了李宏宇有谁能执掌大局?

    至于大明的天数,如果不是当年逼得百姓们造反迭起,大明何至于落得如今这个地步?百姓们又何尝愿意再度回到明朝的统治?

    因此,改朝换代可谓是民心所向,那些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人并不是真的想要恢复大明江山,而是以此来号召民心反抗清军而已。

    随着襄王和楚王联合声名的发布,福建巡抚方云、广东巡抚沈伯诚以及广西布政使鲁坤等拥有兵权与清军对峙的大明高官纷纷响应,以天下百姓为由劝进李宏宇。

    不仅如此,那些与清军对战的地方武装势力也纷纷表态支持李宏宇登基,以安天下。

    因此,永历皇帝不得不在途中停了下来,静观事态的发展,他的这个皇帝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属于自立,又没有什么根基,如果不是大明的地方藩王现在已经死的差不多的话,也轮不到他举着大明正统的大旗以大明天子自居。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回海城前夕,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以在北京城居住的大明宗室衡王和荆王欲起兵,将被掳到北京城的弘光帝与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等十七人斩首于菜市口,几乎灭了大明宗室的地方藩王。

    对于襄王、楚王和方云等人拥立李宏宇为帝的举动,那些追随永历皇帝的人自然是心生落寞,如果永历皇帝能执掌天下那么他们可就是从龙的功臣,可现在面对获得拥戴的李宏宇他们却没有丝毫的办法,难道要他们跟李宏宇对抗?

    由于是襄王和楚王这两个大明依旧保有领地和权势的两个藩王拥立,因此即便是那些迂腐的士大夫们也没办法指责李宏宇。

    毕竟现在襄王和楚王才代表了大明的皇家,被清军赶出封地的永历皇帝在两人面前根本就不能占据大义的高度,属于流亡的藩王而已,楚王和襄王的决定已经足以代表皇室的抉择。

    随着襄王、楚王和方云等人的拥立,水师的三大舰队主官不约而同地劝进李宏宇,希望李宏宇以天下苍生为念登基继位,率领军民驱逐建奴,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面对各方的劝进的声明李宏宇自然不能免俗,开始时肯定不能答应,否则他岂不是成为了觊觎大明皇权的乱臣贼子。

    因此,各方轮番劝进的戏码于是上演,李宏宇选择闭门不出对此是充耳不闻,心中暗自感到好笑,对自己的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感到可笑。

    直到冉兴让和寿宁公主联袂登门前来劝进,李宏宇这才踏出了房门,“无奈”地接受了众人的拥立。

    为了稳定民心,增强各地军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李宏宇选择九月初一在海城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华夏帝国”。

    按照李宏宇的定制,九月初一后为华夏元年,后世子孙以“华夏”为准,不再单独更改年号。

    随着李宏宇的登基,以水师为主力的华夏大军迅速在南方向清军的占领区发动了凶猛的攻势,当地百姓更是群起响声,使得清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不得不接连北上后退。

    与此同时,满桂率领三万西征大军东入嘉峪关,在陕西行都司的配合下集兵五万,向清军占据的西北发动攻势,打得在西北立足未稳的清军接连后退。

    蒙古继任大汗巴哈特率领八万蒙古军队从漠西向漠南进发,一路上势如破竹,从草原直扑辽东,扫荡着投靠满清的蒙古诸部。

    不仅如此,五万朝鲜军队在夜色的掩护下越过了鸭绿江,一举突袭歼灭了多尔衮留在鸭绿江的三四万清军八旗兵,迅速向满清的旧都盛京挺进,由于清军的兵力都已经调进了关内所以进军途中没有遇到丝毫的抵抗。

    一时间,清军的防线全面崩溃,多尔衮和清军的将领们万万想不到李宏宇的手中竟然握着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被打得措手不及,全线告急,原本大好的局势顷刻之间就被逆转。

    (本章完)

    
热门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