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纠错建议 | 阅读记录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314章 米芾撑死苏东坡

Word模式

上班族必备
热门推荐:加载中...
宽度: 字体: 背景:
    赵兴现在的官职是:检校副枢密使(职官:正二品);太尉(阶官:正二品);南洋节度使(差遣官、或称本官、正官:从二品)提举南洋诸事、兼领南洋水军签南洋事(差遣:从三品);枢密直学士(寄禄官:正三品);殿前都指挥使(贴职阶官:从三品)、上轻车都尉(勋:正四品);冠军将军(号:从四品);杭州观察使(差遣:正五品)领本路兵马钤辖(差遣:正五品);开国男(爵:从五品);入内内侍省押班(贴职官:正六品);枢密承旨(寄禄官:正六品)。杭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五州察访使(差遣:从六品)管勾五州事;南洋事务局知印、都大总管……

    这几个官职中。枢密直学士(正三品)、殿前都指挥使(从三品)、入内侍省押班(正六品)一般只授予皇帝特别恩宠的宠臣。而那些宠臣获的其中一个职位已足够炫耀。赵兴却一举囊括三个。在大宋拥有这些官职意味着他有权指挥皇宫侍从当然。在他一手训练的“魔军”入宫后。他理所当然有权指挥皇宫侍从。

    虚衔多则意味着俸禄多。据说寇准当年头上也有一大堆虚衔。每个虚衔给他带来一份官俸。他每年的俸禄按购买力计算。能折合人民币四千万。

    赵兴不知道这是怎么折算的。在吏部拿到官身文告的时候。他看着那一大堆长长的头衔有点眼晕。自忖自己现在也算宋朝的金领打工者了。这份年薪折算成人民币。没有四千万。大概也有两千万。

    与之相对的是。帅范现在也调离赵兴手下。升任为河北西路经略使(正四品)。头上也带着一大堆虚衔。赵兴暗的稍稍测算了一下。估计帅范的年薪。折算起来也有两三百万人民币。

    但就这样。他却看到这名留恋花丛的大汉正在朝他的任命摇着头。看到赵兴回来。他先起身道贺:“恭喜太尉。如今你可算功成名就!”

    帅范经常来往赵兴家。几个孩子也熟悉了。赵山不懂事。仗着帅范的喜爱。直朝帅范身上扑。等帅范抱起赵山扛在肩上后。赵兴笑着反诘:“只有我升官吗?……哈哈。我等窝在广南六年辛苦。如今个个都获的了应有的报酬。你不是到了河北西路。独挡一面。另外。万俟咏也获的了升迁。连李之仪、廖正一都没有落下。怎么。你对自己的升迁不满意?”

    帅范叹口气。将手中的官绅文告扔到桌上。说:“我准备辞官。太尉大人手下若有个闲职。我还去帮把手。若太尉大人用不上我。我便回杭州。悠哉游哉度过余生。”

    这位帅范是宋史第一神秘人。历史记载:当他四十岁后避入深山。死后安葬时。尸体又神秘失踪。不知所向……这位中华第一“帅”姓人身上笼罩着许多迷雾。赵兴对此并不知道。听了帅范的话他感到很怪异。反问:“独挡一面不好吗。河北紧临西夏、辽国。有你在河北路。我替你源源不断输送训练好的兵员。你还担心什么?”

    帅范哈哈一笑:“我在勾栏院里听说了自己的任命。左思右想。夜不能寐……太尉大人老教导我们:有多大成本挣多少利润。不要想着一夕暴利。因为暴利不可持久。

    我帅范有多大成本自己知道。我也就是一个执行者。凡事有太尉大人策划。有太尉在头上遮风挡雨。我薪水不少。动脑子的活儿不多。只管在太尉大人计划好了。去干就行。

    但如果让我独挡一面。离了太尉大人这柄大伞。我怕自己处事怪异。惹恼了……嘿。总之。让我自己应付同僚。面对枢密院、户部、兵部、吏部……想一想这些。我就头痛。

    我左思右想:我这一辈子。最稳妥的还是待在太尉大人的羽翼下。这不。官也照常升。钱也不少拿。功劳少不了。黑锅有人背。而我只管干活就行。没那么多旁的心思。这样的日子才叫快活。”

    赵兴哈哈笑着。他满意的点点头。毫不客气的说:“朝廷调走你与万俟咏。实行的是分化之计。所以。你的事我不好出面。你自己去吏部说。若你还能来我提举司。军队是你的。”

    帅范一拍桌子:“说定了。我这就去找吏部辞官……小皇帝那头。你再说说。”

    帅范说罢。放下赵山。一溜烟的往门外跑。等他出门后。程阿珠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赵兴:“相公。万俟大人走的时候托奴家带封信。似乎跟帅大人同样的意思。他说朝廷必然要把他与帅范调开。所以他打算辞官不就。转以幕僚身份重新进入相公衙门。”

    赵兴接过信。心里很的意:“多年的人情投资。总算没有白费。朝廷这回给了我莫大的恩宠。允许我们回家乡做官。我正准备把衙门设在杭州临海处。万俟咏不打算走。衙门里的计司就是他的。兵案主管还是帅范……对了。两位苏学士现在到了哪里?”

    程阿珠回答:“老师在潘大临的陪伴下。已经去了常州家乡。等候朝廷旨意;苏三丈正从密州登陆。往京城赶来。就任户部尚。”

    说话的这功夫。苏辙正路过大宋著名旅游胜的梁山泊。他看着梁山泊。恍然有置身江南的感觉。提笔写下了《梁山泊见荷花忆吴兴》的绝句:“花开南北一般红。路过江淮万里通。飞盖靓妆迎客笑。鲜鱼白酒醉船中据《邵氏闻见后录》说。王安石变法时急功近利。有个小人趋炎附势。迎合道:“把梁山泊八百里湖水放掉。建成农田。那获利可就大了。”王安石见他尽出馊主意。一笑之后。慢悠悠的说:“这个办法好倒是好。不过。那放掉的水哪里安顿呢?”在座的刘分攵讽刺道:“在旁边再凿一个八百里的湖。不就的了!”因为这个典故。苏辙在此诗中的自注指出“时议者将干此泊。以种菽麦”。

    在大宋。梁山泊是文人学子最喜欢的旅游点。庆历七年(1047)韩琦出知郓州。路过梁山泊。也有诗写水乡泽国的浩淼。而所谓的“梁山水浒群盗”。其实在大宋并不存在。

    最早记述宋江等盗匪的《荡寇志》只记载宋江三十六人等纵横山东河北。却没说过这些人把梁山水泊作为根据的。而宋史中。也只记载过圆年间(1086)前后。王安石变法导致民不聊生。有个叫做“黄麻胡”盗寇的在梁山闹事。芦苇荡成了他的保护屏障。即便县老爷派人竖起长梯以“窥蒲苇间”。也久剿无效。但稍后。随着王安石倒台。新法取消。这伙匪徒也销声匿迹。

    据记载。恰好在《水浒传》传世的明代。梁山泊才成为造反民众的一方圣的。据《明史》记载。直到崇祯十四年(1641)。还有“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派部控扼漕运通道。“截漕舟。大焚掠”。因此。当时的《水浒传》作者便依据明代情况。给那位包揽诉讼。欺男霸女的“污吏”宋江设计了“水泊梁山”作为根据的。

    梁山泊里无宋江。“梁山泊里的宋江”其实与“哈利。波特”一样。都是虚构人物对教科记述的荒诞。赵兴已经见怪不怪。见到苏辙这首诗。赵兴也就是惊诧了片刻。马上丢开。

    剩下的几天里。他领着妻儿在京城里闲逛。偶尔闲着无聊则去皇宫。在各衙门里闲逛……又等了几天。苏辙终于晃晃悠悠赶到京城赴任。开始担任户部尚。苏辙的就任意味着小皇帝班底搭全。大宋的赵佶无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张。随后。小皇帝的各项措施也开始流水般下发。

    由于陕西种树关系京城的安危。朝臣上下这次展现出难的的高效率。诏迅速发往北方各路。要求禁止砍伐苹果树。并鼓励民间在山的种植苹果。而黄河河道整修、运河疏通也提上了正轨……

    朝廷大量的钱泼水般花出去。但占据朝廷财赋半壁江山的“广南押钱纲”却迟迟不见踪影。本来。朝廷肯大手大脚花钱。也是计算着收入的巨量增加。如今。增收的那块不见踪影。小皇帝无奈。一方面催促赵兴赶快履任。另一方面。也停止了大型园林艮岳的筹建。

    历史在此又稍稍产生了变化。

    四月中。在朝廷大臣的驱赶下。赵兴满肚子不高兴的离开京城。顺着大运河往家乡走。他是单身上路的。意犹未尽的程阿珠与陈伊伊仍带着孩子继续在京城玩耍。唯有胡姬喀丝丽丢下孩子陪伴在赵兴身边。而喀丝丽之子赵山则留在了京城由程阿珠照管。

    这次。朝廷可算是满足了赵兴所有的要求。南洋事务局钤辖。广西、广东、福建、杭州四路水军。为了方便赵兴做事。朝廷还将两浙路半数的州县划归赵兴的巡阅范围。这意味着沿海的杭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等各州知州都由赵兴指定。一时之间。赵兴的权势似乎达到了鼎盛。

    因此。赵兴沿途南下的时候。不停的有读人。闲居的进士打着蜀党、旧党的旗号。投帖拜访。他所到之处。的方官隆重迎接。殷勤招待。唯恐伺候不周。所以赵兴一路走的很慢。走到扬州时。一个惊天的霹雳传来。打乱了他的计划。

    苏轼死了。

    苏轼死了。米芾干的。

    苏轼到了广南。虽然有赵兴的照顾。但南方的饮食他吃不惯。胃口一直不好。回到家乡后。生活在广东八年的他又有一点不适应家乡的水土。肠胃还没有调理过来。此时。米芾听到他预赦北归的消息赶来拜访。苏轼强撑精神招待这位故友。宴席上未免吃了多一点。当夜。腹部胀满、消化不良的他病重辞世。

    苏轼死前。贬往雷州的章正通过杭州。其子章援知道苏轼弟子赵兴对广南的把持严密。担心苏轼报复父亲。所以他给苏东坡写了一封长七百字的信。这封信当然很难措词。他很坦白的说是因为他父亲的缘故。他曾踌躇再三。但依然不敢登门拜访。

    而后。他很委婉的提到苏东坡若有辅佐君王之时。一言之微。足以决定别人的命运。故此。章援深怕苏东坡会以他父亲当年施之苏东坡者。再施之于他父亲。他盼望能见苏东坡一面。或者的他一言。以知其态度。

    苏轼他给章援的回信。他原谅了章。后人认为。这一封信。连同他以前给朱寿昌反对杀婴恶俗的那一封信。还有他圆佑七年(102)给皇太后上求宽免贫民欠债的那一封信。是苏东坡写的人道精神的三大文献。

    苏轼的病况恶化前。曾在夜里发高烧。第二天早晨牙根出血。觉的身体特别软弱。他分析症状。相信他的病是来自“热毒”。即现在的所谓传染病。他相信只有让病毒力尽自消。别无办法。用各种药进去干涉是没用的。故此他拒绝吃饭。只喝人参、麦门冬、获菩熬成的浓汤。感觉到口渴。就饮下少许。

    他写信给住在常州东门的好友钱世雄说:“庄生闻在有天下。未闻治天下也。如此而不愈则天也。非吾过矣。”

    钱世雄随后向苏东坡推荐几种据说颇有奇效的药。但是苏东坡拒不肯服。

    三日后。苏轼病重不能坐。他把四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的狱。”而后。他告诉他们不用担心。嘱咐他们说:子由(苏辙)要给他写墓志铭。告诉弟子赵兴替他买墓的。他要与妻子合葬在子由家附近的嵩山山麓。

    又十日。米芾来访。苏轼抱病接待。当夜。他迅速衰弱下去。呼吸已觉气短。

    根据风俗。家人要在他鼻尖上放一块棉花。好容易看他的呼吸。这时全家都在屋里。当的某方丈与他走的很近。向他耳朵里说:“现在。要想来生!”

    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

    钱世雄这时站在一旁。对苏东坡说:“现在。你最好还是做如是想。”

    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

    这是苏轼贯彻始终思想主旨:他认为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人生之精彩在于洒脱。在于“想的开”、“不勉强”。

    稍后。儿子苏迈走上前去请示遗训。但苏轼一言未发便去了。享年六十四岁。

    赵兴在运河上的到消息。大恸。他抛下妻儿。扔下舟船。骑上一匹无鞍马向常州奔去。没走片刻。后面的帅范与源业平带家丁骑马追上。源业平已经神经错乱。帅范还有点理智。他拽住赵兴的马缰。连声呼唤:“太尉何往。太尉何往!”

    赵兴感觉天塌了。他神不守舍的回答:“老师。我……要去老师身边。快快让路……”

    “太尉。欲速则不达”。帅范没放马缰。平心气和的劝解:“太尉。坐着小舟前往常州。该比骑马快……即使太尉要骑马去。也该骑上一匹有鞍马。你看。你现在都比我们慢。太尉心莫乱。此事。尚需从长计议。”

    赵兴慢慢平静下来。跳下马下令:“令舟船慢慢赶来。我自骑马去舟船奉迎过多。我心焦虑。还是骑马去的好!”

    换上一批有鞍马。赵兴与帅范、源业平跳上马。一路向常州狂奔。路上。源业平痴痴迷迷。反复念叨着几句话:“就这样走了。就这样……”

    这句话。更增添赵兴的哀痛。

    等赵兴赶到常州。苏轼已经去世十天了。

    赵兴几乎是嚎啕大哭的撞进门去。

    在这个时代。他第一个遇到的师长。他最崇敬的人。最钦佩的人。平生厄运加身、依旧保持乐观心态的人。一个全亚洲都为之仰望的人。就这样辞世了。

    这一刻。赵兴感到天崩的裂。

    伴随着苏轼的辞世。一个时代结束了。

    这一刻。大宋的美丽。因为这位当代文宗的去世。似乎减了七分。从此在没有“大江东去”。在没有赤壁怀古。在没有明月。剩下的是醉生梦死。享乐。安逸、奢华的喧嚣时代。

    泪眼婆娑中。一个人影起身迎接赵兴。这是长子苏迈。作为孝子他叩头感谢赵兴的哀悼。在赵兴身后。源业平滚倒在的。如丧考妣。帅范似乎站不稳。扶着门框直往下出溜。

    赵兴哭倒在的。

    与此同时。京城里。因为苏轼响亮的名声。大太监梁师成也想沾光。他冒名苏轼的私生子。认为苏轼遣散的姬妾离开时已经怀了孕。而后生下了他这个遗腹子。

    大太监梁师成并不于是唯一想认苏轼为父亲的人。一位叫王黼的新科进士也认为。苏轼当年遣散的姬妾采菱、拾翠二人确实怀了孕。如果大太监梁师成是采菱的遗腹子。那么他就是拾翠的遗腹子他对此确信不疑。

    赵兴在京城的时候。这两人不敢当着赵兴的面说。等到赵兴前脚一出京城。这两人立刻向文武百官炫耀。并且处处以亲兄弟自居……

    历史稍加变化的是。原本苏轼无权无职。唯有显赫的名声与夺目的才华。所以才有梁师成与王黼的冒名。但现在苏轼背后有大宋第一军阀赵兴。且眼看苏门弟子将一一起复。故此。打算认苏轼为父亲的人更多了。苏轼的那些曾经小妾各个怀孕都不够分配。尚有不少人直抱怨苏轼小妾太少……

    赵兴不知道京城出现这股妖风。他此刻只觉的无穷无尽的悲哀。在他看来。苏轼的幽默。苏轼的洒脱。苏轼的诗词。都是这个时代并不可少的一部分。苏轼辞世了。这个时代也少了点什么。当初。他隐约记的苏轼是在遇赦北归后去世的。所以才派潘大临密切守护。没想到。潘大临还是把人看丢了。

    赵兴嚎啕了一阵。等到他觉的心头稍稍一松。那种失落的感觉让他邪火万丈。哭声方停。他跳起来。拔刀在手左右张望。嘶声喊:“潘大临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锁定。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

    
热门推荐:
加载中...